名言摘抄网-为你摘抄生活中的名言文案句子

名言摘抄网-为你摘抄生活中的名言文案句子

描写乡村暮春的句子96句精选

59

1、浮家不畏风兼浪,才罢炊烟,又袅茶烟,闲对沙鸥枕手眠。

2、蝴蝶双双入菜花,日长无客到田家。

3、《采桑子·桐庐舟中》

4、浙河西面边声悄,淮河北去炊烟少。炊烟少。宣和宫殿,冷烟衰草。

5、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,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,路边的树上花已凋落,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。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,可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。

6、晚来人静禽鱼聚,月上江边,缆系岩边,山影松声共一船。

7、纸鸢:风筝。鸢,老鹰。

8、《忆秦娥·梅谢了》

9、胡蝶双双入菜花,日长无客到田家。鸡飞过篱犬吠窦,知有行商来买茶。

10、魏晋:陶渊明

11、春景既然如此动人,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,诗的后两句,由景而及人,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。天气实在太好了,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,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,赶紧放起风筝来。“散学归来”用一“早”字,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。

12、谷雨如丝复似尘,煮瓶浮蜡正尝新。牡丹破萼樱桃熟,未许飞花减却春。

13、清代:陶元藻

14、⑹篱落:篱笆。

15、⑺头:树枝头。

16、新绿园林晓气凉,晨炊蚤出看移秧。百花飘尽桑麻小,来路风来阿魏香。

17、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

18、此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,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。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,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,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,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,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,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。

19、⑸村歌社舞:指民间歌舞。

20、紫青莼菜卷荷香,玉雪芹芽拔薤长。自撷溪毛充晚供,短篷风雨宿横塘。

21、春天刚来,只能在杨柳梢头看得出,有人挑选几根杨柳长条折下来插到酒楼头。虽然现在身在他乡,就权当在家里过寒食节一样,看那村社里搭台唱歌跳舞,实在是潇洒风流。

22、湖莲旧荡藕新翻,小小荷钱没涨痕。斟酌梅天风浪紧,更从外水种芦根。

23、全诗简明易懂,写的是作者在仲春二月的某天看到的一个景象,遂诗兴大发,将其定格:草绿鸟飞、杨柳轻拂,一群刚放学的孩子,随风起舞的风筝……好一派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场景。

24、三旬蚕忌闭门中,邻曲都无步往踪。犹是晓晴风露下,采桑时节暂相逢。

25、从远处望去,浓密的杨柳,仿佛笼上了一层淡淡的烟霭,是那么轻柔凄迷,骀荡多姿。句中的“醉”字,即是在摹写柳枝因风舞弄的纤柔状态,也不妨看作是诗人自身对这浓郁春意的心理感受。

26、应该是【清】⾼⿍的《村居》,全诗如下:

27、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,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。

28、春光都在柳梢头,拣折长条插酒楼。

29、散学:放学。

30、⑴徐公店: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。

31、第一首诗写酒楼、柳条上的春光,清明节的村歌社舞。首二句点明季节与地点,先写柳梢,再写酒楼。古典诗词常把柳与酒两种意象放在一起,如“今宵酒醒何处,杨柳岸晓风残月”(释义: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?怕是只有杨柳岸边,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),通常以这两种意象表达一种愁情别绪,而杨在这里写杨柳和酒楼却显示了一种悠闲的情怀。后二句通过观察乡土风俗暗示自己身在他乡,而偏说“便作在家寒食看”,表明自己并没有那种寓居他乡的愁绪,并且着意于“村歌社舞更风流”,更表现出一种恬然闲适的心境。

32、在《村居》这首诗中描写乡村春天景色的诗句是: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作者: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33、⑼无处:没有地方。

34、拂堤杨柳醉春烟,

35、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36、这两句的风景刻画,看似随手拈来,不费气力,实际上却很凝练概括,尽管诗中出现的仅是青草长、黄莺飞、杨柳春烟这些简单的事物,然而读来却使人似乎看到了一个生机蓬勃的春的世界,嗅到了花香袭人的春的气息。

37、《晚春田园杂兴》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大型组诗《四时田园杂兴》的第二部分,共包括十二首七言绝句。组诗描写了农村暮春的景色和农家田户的生活。

38、篱落疏疏一径深,树头新绿未成阴。

39、唐代:韩翃

40、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,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。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,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。

41、词句注释

42、⼉童散学归来早,

43、湔裙水满绿苹洲,上巳微寒懒出游。薄暮蛙声连晓闹,今年田稻十分秋。

44、梅花凋谢了,北方边塞的冰雪已经融化,大雁也早早地向北飞去了。我要委托那北归的大雁,请它问候一下故都家乡的父老。前线地区防务荒疏、边声悄寂,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,人烟稀少。那曾经繁华奢靡的宣和宫殿,已经衰草遍地,尘烟缭绕。

45、茅针香软渐包茸,蓬櫑甘酸半染红。采采归来儿女笑,杖头高挂小筠笼。

46、鸡飞过篱犬吠窦,知有行商来买茶。

47、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
48、⑷寒食:即寒食节,中国传统节日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,原在清明节前一、二日。后来直接与清明节并为一日,因此寒食节就是清明节。

49、白话译文

50、农历二月,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,黄莺飞来飞去。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,随风摆动,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。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,如同烟雾般凝集着。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。

51、前二句写农村景色,是静态描写;后二句写儿童和蝴蝶,是动态描写。这首诗除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外,还运用白描手法,平易自然,形象鲜明。杨为官清廉,曾遭奸相嫉恨,被罢官后长期村居,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,描写自然真切感人,别有风趣。

52、数声好鸟不知处,千丈藤罗古木昏。

53、全诗前半部分写景,后半部分写人,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,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。物态人事互相映衬,动态静态彼此补充,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“春”景这一主题下,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。

54、污莱一棱水周围,岁岁蜗庐没半扉。不看茭青难护岸,小舟撑取葑田归。

55、作者是宋代诗人杨。

56、宋代:刘克庄

57、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,志不得伸,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。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,宁静的早春二月,草长莺飞,杨柳拂堤,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的来临,而写下此诗。

58、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

59、梅谢了,塞垣冻解鸿归早。鸿归早,凭伊问讯,大梁遗老。

60、江上风急浪涌仍不惧岿然不动,刚刚吃完饭又接着烹茶慢饮,卧躺舟中让思绪与沙鸥一同翱游冥冥长空,枕手缓缓入梦。黑暗降临,寂静无声,水中小雨群群聚集嬉戏。天上的明月高悬,江面波光粼粼,小舟系于岩石边,与这宁静的夜晚融为一体。

61、农历二三月间,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,万物欣欣向荣,遍地姹紫嫣红,而村野田间,尤能感受到这浪漫的春光之美。诗的前两句,诗人以轻快活泼的笔调,选取了这美丽春景中最富有特征的几项景物进行了描绘,点染出了一派美不胜收的融融春光。第一句“草长莺飞二月天”,化用了梁朝文学家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的句子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”,仅将“三月”按诗作时间的需要改成了二月”,因二、三月的风景原本很是相似的。诗人将丘迟所描写的那个优美的境界挪了过来,浓缩成七个字,既不失原句的风致神韵,又切合眼前风光,可谓妙于点化熔铸。次句写长堤垂柳,这也是一件典型的春天风物。成行的杨柳在堤岸上摇荡飘拂,它的修长柔美的枝条低低垂下,已经掠到堤岸了。

62、《晚春田园杂兴》

63、⑵柳梢:柳条比较细的一头。

64、拂堤杨柳:杨柳枝条很长,垂下来,微微摆动,像是在抚摸堤岸。醉:迷醉,陶醉。春烟:春天水泽、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。

65、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

66、⑻急走:奔跑着、快追。

67、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,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。

68、末二句“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”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,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。“急走”、“追”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。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,将儿童的天真活泼、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,跃然纸上。而“飞入菜花无处寻”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。“无处寻”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,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、不知所措的儿童。

69、晚春田园杂兴

70、在翠绿的竹林中升起了袅袅炊烟,才知晓竹林深处有一个小村庄,走近才发现村里人家的门因下雨早早关闭。这时从竹林中传出阵阵鸟叫,可是偌大的竹林中却发现不了鸟儿的位置,只见到长长的藤萝和黄昏中的古木。

71、注释译文

72、雨后山家起较迟,天窗晓色半熹微。老翁欹枕听莺啭,童子开门放燕飞。

73、便作在家寒食看,村歌社舞更风流。

74、创作背景:

75、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

76、村居:住在农村。

77、《寒食》

78、《归园田居·其一》

79、宿新市徐公店指的是《宿新市徐公店二首》,古诗意思:

80、《吴门道中二首.其二》

81、第二首诗流传甚广。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,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。头二句“篱落疏疏一径深,树头新绿未成阴”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、天真的背景。画面上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,篱笆旁还有几棵树,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,嫩叶还未长出,春意盎然。篱笆和小路,点明这是农村;“新绿未成阴”和结句中的“菜花”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。

82、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83、作者简介:

84、宋代:孙觌

85、这组诗当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(1192)。彼时杨正任江东转运副使,任所是在建康(今江苏南京)。诗题中的“新市”,是当时一处城镇,在今浙江德清东北,位于临安(今浙江杭州)与建康之间。这里水陆环绕,舟车通利,是作者离开临安去建康任所,或从建康返回临安述职的必经之地。作者途经这里,略作停留,短期借宿,见景生情,有感而发,于是赋写这组诗。

86、全诗为:

87、海雨江风浪作堆,时新鱼菜逐春回。荻芽抽笋河魨上,楝子开花石首来。

88、创作背景

89、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

90、杨(1127-1206),字廷秀,号诚斋,吉州吉水(今属江西)人,绍兴二十四年(1154)进士。孝宗初,知奉新县,历大常博士、大学侍读等。光宗即位,召为秘书监。主张抗金。工诗,与尤袤、范成大、陆游齐名,称南宋四大家。初学江西派,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,终自成一家,擅长“活法”,时称“诚斋体”。一生作诗二万余首。亦能文。有《诚斋集》

91、草长莺飞⼆⽉天,

92、⑶拣:挑选、选择。

93、乌鸟投林过客稀,前山烟暝到柴扉。小童一棹舟如叶,独自编阑鸭阵归。

94、一点炊烟竹里村,人家深闭雨中门。

95、这组诗的第一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远不如第二首,但第一首诗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闲适心境,为整组诗奠定了情感基调。第二首诗所提供的场景只不过是作者这种心境下的外在反映而已。

96、暮春时节,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、落红无数,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。夜色降临,宫里忙着传蜡烛,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