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言摘抄网-为你摘抄生活中的名言文案句子

名言摘抄网-为你摘抄生活中的名言文案句子

兰亭集序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-117句优选

59

1、行参军曹茂之

2、踪畅何所适,回波萦游鳞。千载同一朝,沐浴陶清尘。

3、代谢鳞次,忽然以周。欣此暮春,和气载柔。咏彼舞雩,异世同流。迺携齐契,散怀一丘。

4、流风拂枉渚,停云荫九皋。莺语吟脩竹,游鳞戏澜涛。携笔落云藻,微言剖纤毫。时珍岂不甘,忘味在闻韶。

5、亹亹德音畅,萧萧遗世难。望岩愧脱屣,临川谢揭竿。

6、人亦有言,意得则欢。嘉宾既臻,相与游盘。微音迭咏,馥焉若兰。苟齐一致,遐想揭竿。

7、以上十一人,各成四言五言诗一首。

8、时来谁不怀,寄散山林间。尚想方外宾,迢迢有余闲。

9、四言诗:

10、作者王羲之在《兰亭集序》中“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”,乐到极点,仰头看苍穹,产生出个体生命短暂的悲伤情绪。

11、《兰亭集序》表达了王羲之豁达的生死观,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祟尚虚无的思想倾向。

12、左司马孙绰

13、细缊柔风扇,熙怡和气淳。驾言兴时游,逍遥映通津。

14、这时众人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序。王羲之酒意正浓,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,一气呵成。这就有了冠绝千古的《兰亭集序》。

15、"兰亭序,仿佛一个古老的梦,带着我们穿越时空,走进文化的殿堂。可是,殿堂里那些熟悉的面孔,如今已经难以寻觅。"

16、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,眼力舒展,胸怀开畅,极尽视听的乐趣,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: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。

17、“俯仰之间,已为陈迹,犹不能不以之兴怀。况修短随化,终期于尽。古人云死生亦大矣。岂不痛哉!每览昔人兴感之由,若合一契,未尝不临文嗟悼,不能喻之于怀”。

18、俯挥素波,仰掇芳兰。尚想嘉客,希风永叹。

19、司冥卷阴旗,句芒舒阳旌。灵液被九区,光风扇鲜荣。碧林辉杂英,红葩擢新茎。翔禽抚翰游,腾鳞跃清泠。

20、群五官佐谢绎

21、荥杨桓伟

22、松竹挺岩崖,幽涧激清流。萧散肆情志,酣畅豁滞忧。

23、陈郡袁峤之

24、先师有冥藏,安用羁世罗。未若保冲真,齐契箕山阿。

25、表现作者归家的急切心情的是:“问征夫以前路,恨晨光之熹微。”

26、前参军王丰之

27、去来悠悠子,披褐良足钦。超迹修独往,真契齐古今。

28、镇军司马虞说

29、由是诗人的感慨引向了更深远的层次,“况修短随化,终期于尽”。“善万物之得时,感吾生之行休。”复问“寄形宇内复几时”?

30、丹崖竦立,葩藻映林。渌水扬波,载浮载沉。

31、主人虽无怀,应物寄有为。宣尼遨沂津,萧然心神王。

32、四眺华林茂,俯仰晴川涣。激水流芳醪,豁尔累心散。遐想逸民轨,遗音良可玩。古人咏舞雩,今也同斯欢。

33、右将军令稽内史王羲之

34、散怀山水,萧然忘羁。秀薄粲颖,疏松笼崖。游羽扇霄,鳞跃清池。归目寄欢,心冥二奇。

35、《兰亭集》来由:东晋穆帝永和九年(公元353年)的三月初三,当时任会稽内史、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、孙绰、孙统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(今浙江绍兴)兰亭修稧,曲水流觞,饮酒作诗。众人沉醉于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,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,汇编成集。

36、生和死是两码事,不能等同起来。生有各种各样的生,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,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;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,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,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。

37、清乡拟丝竹,班荆对绮疏。零觴飞曲津,欢然朱颜舒。

38、行参军徐丰之

39、在昔暇日,味存林岭。今我斯游,神怡心静。

40、由兰亭盛会写起,极写盛会之“乐”。由美景引发愁思和感慨,作者面对兰亭美景,兴尽悲来,感慨万千,进而展开议论,抒发了人生苦短,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,由己悲人,沟通古今。

41、关于这个问题,是的,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感情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。这篇文章是东晋时期文学家王羲之所写,他在文中以描绘兰亭景色为背景,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、人生短暂以及友情深厚的感慨和思考。

42、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物的变化,王羲之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。文中描述了聚会结束后的离别场景,王羲之感叹光阴易逝,人生短暂,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。最后,他通过提及自己和友人们的离别,表达了对友情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望。

43、第四自然段:由读古人“兴感”之作时的体验“若合一契”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;然后转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,批判当前士大夫“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”,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,随之又发出“后之视今,亦由今视昔,悲乎”的慨叹,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、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,接着作者交代了《兰亭集》的成因“后之览者,亦将有感于斯文”,总结全文。第四自然段,作者在尽述古人、今人、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,批判了庄周“一死生”“齐彭殇”的虚无主义,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。

44、数子各言志,曾生发奇唱。今我欢斯游,愠情亦暂畅。

45、司徒谢安

46、"书法之路,如兰亭之游。追寻着那古老的笔墨,感受着岁月的沉淀,却发现自己越走越孤独。"

47、但是需要知道的是他的悲叹不等于悲观。正是因为他对人生充满了执着才会对岁月的流逝如此悲叹!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,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48、伊昔先子,有怀春游。契此言执,寄傲林丘。森森连岭。茫茫原畴,迥霄垂雾,凝泉散流。

49、司徒左西属谢万

50、首先在景物上,王羲之营造了一种有气势高峻的崇山峻岭、幽深静谧的茂林修竹洁净明朗的溪流、飞花溅玉的激湍组成的一派清澈明朗、生机盎然的景象。陶渊明文中则是树木欣欣向荣、泉水涓涓长流不息、万物生机蓬勃。

51、所以,题干问题不去全面。

52、“亡羊补牢,犹为未晚”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,放眼未来。《归去来兮辞》中也有相似句子: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”

53、第一至第二自然段,记叙了集会的时间、地点、事由、人物,由“此地有崇山峻岭”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,最后由“是日也”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,抒发集会的心情。本文第一、二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,摄其神韵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,这些都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。

54、神散宇宙内,形浪濠梁津。寄畅须臾欢,尚想味古人。

55、其次在天气上,“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”,适宜吟酒作诗。“舟遥遥以轻飏,风飘飘而吹衣”。借助风的力量,归舟轻快,归心似箭,是和煦的风吹动了诗人的情,是飘扬的风吹化了诗人的心。

56、颖川庾友

57、兰亭序是一篇古代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文章,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,因其文笔优美而被誉为书法之祖。以下是一些兰亭序伤感文案:

58、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,这里在抒发了生之快乐的同时,又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。

59、前上虞令华茂

60、以上十五人一篇成

61、林荣其郁,浪激其隈。泛泛轻觞,载兴载怀。

62、望岩怀逸许,临流想奇庄。誰云元风绝,千载挹遗芳。

63、徐州西平曹华

64、温风起东谷,和气振柔条。端坐兴远想,薄言游近郊。

65、嘉会欣时游,豁尔畅心神。吟咏曲水濑,渌波转素鳞。

66、五言诗:

67、散豁情志畅,尘缨忽以捐。仰咏挹遗芳,怡神味重元。

68、文章开头,王羲之抒发了对兰亭美景的赞美之情,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。随后,他描绘了自己与友人们的聚会场景,通过描写友情的深厚和欢乐的氛围,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。

69、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,循曲水而下,流到谁面前,谁就取来饮酒赋诗,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:引以为流觞曲水,列坐其次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,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

70、散骑常侍郗昙

71、相与欣佳节,率尔同褰裳。薄云罗物景,微风翼轻航。醇醪陶元府,兀若游羲唐。万殊混一象,安复觉彭殇。

72、两人同生东晋,时代背景相同,当时天下乱,国破偏安江南。汉人都想重返中原,希望在治国上有所作为,有朝一日能够打回去。但是社会环境复杂,愿望很美好现实很复杂,无一例外这个愿望都成了空,所以在失败之后都回避人事,隐居起来不再卷入利益争斗中,无官一身轻。因为即使做了官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,反而身陷各种复杂的斗争之中。所以寄情于山水,算是一种逃避。

73、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,而今感到悲哀,自责之词是:“归去来兮,田园将芜胡不归。

74、"兰亭序里的墨痕和文字,似乎带着书法家的热血和坚持。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,我们也需要拥有一份执着和坚持,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追求。"

75、"那些经过岁月沉淀的文字,总能给人一份伤感和厚重。或许,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段自己的兰亭序,需要用自己的笔墨去书写。"

76、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,往往会说“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”。《兰亭集序》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:夫人之相与,俯仰一世。

77、《兰亭集序》和《归去来兮辞》后二者共通之处。

78、积极的一面,从第一段中可感受到作者快乐之情,对自然之美的热爱;从第二段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中,也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眷恋之情;从第三段中,批评虚无主义,对玄风盛行的批评也有积极的意义。

79、肆眄岩岫,临泉濯趾,感兴鱼鸟,安兹幽峙。

80、人总是要面对的,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。“”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,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。因此,谁都无法回避对的思考。林语堂说“能见到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,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”。王羲之和陶渊明都是这样的诗人。他们深知“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”。一个“列叙时人,列其所述”,唯望“后之览者,亦将有感于斯文”。一个“怀良辰以孤往,或植杖而耘耘”。忘生死,轻成败,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。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。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。

81、另外王羲之文中有“引以为流觞曲水”,“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”。陶潜文中亦有“引壶觞以自酌,临清流而赋诗”。有景物的感染,有天公作美,还要有美酒作伴。“宽心应是酒,遣兴莫过诗”。酒与诗,和中国历代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唐伯虎有“酒醒只在花前坐,酒醉还来花下眠”,苏轼有“酒酣胸胆尚开张”,李白更有“斗酒诗百篇”。斟满一杯酒,自饮自酌,那份悠然和沉醉,是令无数文人雅士追慕的个性释放,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,挣脱人生羁绊。

82、春咏登台,亦有临流。怀彼伐木,肃此良俦。修竹荫沼,旋濑荣丘。穿池激湍,连滥觴舟。

83、颖川庾蕴

84、肆眺崇阿,寓目高林。青萝翳岫,修竹冠岑。谷流清响,条鼓鸣音。元萼咄润,飞雾成阴。

85、第三自然段,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,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,静躁不同,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。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,“欣于所遇”便“怏然自足”,及其“所之既倦”“感慨系之矣”。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,难以依持,即“向之所欣,俯仰之间,已为陈迹”。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,即“修短随化,终期于尽”。最后以“死生亦大矣,岂不痛哉?”作结。第三自然段,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,人生短暂大发感慨,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。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,才可扬长避短,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。

86、他们对生活的态度,主要来自道教的影响吧。山水田园自由无为。。。。受道教影响很深,当时道教很流行。

87、驰心域表,寥寥远迈。理感则一,冥然元会。

88、前馀姚令孙统

89、不同的是,陶渊明出身比较低微,曾祖父虽然还封公,但到他的时候已经没落,所以他的官非常小,受到的限制更多,为五斗米奋斗奔波,回乡之后还亲自耕田种地。而王羲之出身比较显赫,家族之中掌重权的人很多,叔伯都是宰相大将军,家中有钱有田,自己名望身份尊贵,隐居过后也活得很潇洒,真正的神仙日子,寄情山水修道……也主要因为陶渊明比王羲之小吧,到刘宋境况更差一些。

90、地主观山水,仰寻幽人踪。回沼激中逵,疏竹间修桐。回流转轻觞,冷风飘落松。时禽吟长涧,万籁吹连峰。

91、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,以琴书为伴的是:“悦亲戚之情话,乐琴书以消忧。”

92、前中军参军孙嗣

93、参加兰亭集会的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,他们崇尚老庄,大谈玄理,不务实际,思想虚无,寄情山水,笑傲山野。他们思想消极,行动无为,就像浮萍之于海水,随波荡漾,飘到哪里就是哪里。对此,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评。

94、《兰亭集》是一本由37首诗组成的诗集。

95、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“静者”和“躁者”,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:或取诸怀抱,悟言一室之内;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

96、《兰亭集序》常考的句子:

97、三春陶和气,万物齐一欢。明后欣時康,驾言映清烂。

98、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两种人,一个是喜欢“静”的人,一个是喜欢“躁’动人。从第二段告诉我们:其一,半物有生就有灭,有乐就有悲;其二,事物由生到灭,由乐到悲,其时间很短暂,倏忽之间,正如白驹之过隙;其三,生命之长短之存灭,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,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。由此说来,生命是何其宝贵!正因如此,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训“死生亦大矣”;正因如此,所以作者慨叹:“岂不痛哉!”

99、侍郎谢瑰、鎮国大将軍掾卞迪、王献之、行将軍羊模、行参軍事卬丘髦、参軍孔炽、参軍刘密、山阴令虞谷、府功曹劳夷、府主薄后绵、前长岑令华耆、前馀令谢滕、府主簿任儗、任城吕系、任城吕本、彭城曹礼,已上一十六人,诗不成,各罚酒三杯。

100、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: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,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。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: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

101、由乐而忧,又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。

102、愿与达人游,解结遨濠梁。狂吟任所适,浪游无何乡。

103、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,很容易将自己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,感悟有限的人生,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,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。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,“心凝形释,与万化冥合”。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。古代文人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,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,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!

104、仰怀虚舟说,俯叹世上宾。朝荣虽云乐,夕毙理自回。

105、这些伤感文案表达了人们对于兰亭序这篇文化经典的敬仰和追求,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时光流逝和文化沉淀的思考和感慨。

106、王文告诉我们“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,快然自足”。陶文中亦有“眄庭柯以怡颜”、“园日涉以或趣”、“策扶老以流憩,时矫首而遐观”的欣然与自足。人们在追求美丽而迷离的东西时,很容易沉醉于一时的快乐和暂时的满足中。可就在这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“曾不知老之将至”,岁月流逝,青春已经不再,美景也将逝去,“景翳翳以将入,抚孤松而盘桓”。

107、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:“舟遥遥以轻飏,风飘飘而吹衣。”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。

108、茫茫大造,万化齐轨。罔悟元同,竞异摽旨。平勃运谋,黄绮隐几。凡我仰希,期山期水。

109、鲜葩映林薄,游鳞戏清渠。临川欣投钓,得意岂在鱼。

110、"曾经的文化繁荣,如今已成为一段残酷的回忆。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,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,即使在孤独的道路上也要一往无前。"

111、《归去来兮辞》中常考句子:

112、魏晋南北朝时期,受佛教文化影响,作者也难免对生命俯仰之间,已为一生,产生过悲伤无奈的情绪,但作者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人们的虚无缥缈的思想,他认为生就是生,有生之年应该做点实实在在的事,而不能把生死混为一谈。这也是王羲之的进步之处。

113、从《归去来兮辞》和《兰亭集序》字面上看,归去主要写自己,对自己的关注更多;而《兰亭》思古念后,不仅想到自己还想着前贤后人。

114、荘浪濠津,巢步颍湄。冥心真寄,千载同归。

115、群功曹魏滂

116、悠悠大象运,轮转无停际。陶化非吾因,去来非吾制。宗统竟安在,即顺理自泰。有心未能悟,适足缠利害。未若任所遇,逍遥良辰会。三春启群品,寄畅在所因。仰望碧天际,俯瞰绿水滨。寥朗无涯观,寓目理自陈。大矣造化功,万殊靡不均。群籁虽参差,适我无非亲。猗与二三子,莫匪齐所托。造真探玄根,涉世若过客。前识非所期,虚室是我宅。远想千载外,何必谢曩昔。相与无相与,形骸自脱落。鉴明去尘垢,止则鄙吝生。体之固未易,三觴解天刑。方寸无停主,矜伐将自平。虽无丝与竹,玄泉有清声。虽无啸与歌,咏言有余馨。取乐在一朝,寄之齐千龄。合散固其常,脩短定无始。造新不暂停,一往不再起。于今为神奇,信宿同尘滓。谁能无此慨,散之在推理。言立同不朽,河清非所俟。

117、《兰亭集序》又名《兰亭宴集序》、《兰亭序》、《临河序》、《禊序》和《禊贴》。东晋穆帝永和九年(公元353年)三月三日,王羲之与谢安、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,在山阴(今浙江绍兴)兰亭“修禊”,会上各人做诗,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。